根据县委组织部“夜校”关于自行开展实地调研报告的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全县集镇供水管理改革进行调查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自来水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特殊产品,在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及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前各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7个乡镇供水工程均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标准建设,存在水源水库调度不合理、枯水季节供水能力不足、供水管道偏小、跑冒滴漏严重、净化设施陈旧老化、水体昏黄杂质多等问题,现有简易的供水系统已无法为居民提供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部分居民拒绝交纳水费。而水利局下属的供水经营部由于人员偏少,产权不明晰,服务管理不到位,致使水费收不上来,也没有经费来源支付工人工资和设备维护更新,造成“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被动局面。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对供水系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供水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供水设施老化、维护不及时,导致水质不稳定,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改革现有的供水管理模式,提升供水服务质量,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到20xx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在此背景下,我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对全县集镇供水管理进行改革,旨在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用水权益。
(二)可行性。XXX自来水厂系国有企业,成立于1976年,注册资本73万元,现有在册职工52人,设5个职能部门,下辖两座制水厂。目前县自来水厂日均供水能力达1.2万立方米,实际平均日供水约1万立方米,承担着XXX县城区95%以上区域的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服务人口约3.5万人。截止201x年12月31日,总资产5975万元,无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5975万元。而乡镇供水经营部是水利局下属管理的企业,现有在职工人16人,注册资本68万元,预计资产1800万元,负债16万元,管理全县7个乡镇的供水工作,但管理能力和经营资金严重不足。而两家企业分别管理县城和乡镇的供水工作,都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在改革整合操作上较为简便,通过合并重组同行业企业也是企业自身做大的有效途径。
从技术角度看,XXX自来水厂拥有较为成熟的供水技术和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供水保障能力。该厂配备了先进的制水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相比之下,乡镇供水经营部虽然也承担了一定的供水任务,但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方面明显滞后。通过将两者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发挥XXX自来水厂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提升全县供水系统的整体水平。
此外,从经济角度来看,两家企业的合并重组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目前,乡镇供水经营部由于资金短缺,设备老化,维护不力,导致供水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XXX自来水厂则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供水效益。同时,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全县供水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改革目标。本次改革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全县城乡的现代化供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供水服务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供水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二是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淘汰老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强化水质监测和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四是推进供水服务市场化运作,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营,实现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原则。本次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三是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事,确保改革过程公开透明;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措施,避免顾此失彼;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供水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优化管理体制。针对目前供水管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建议成立专门的供水管理机构,负责全县城乡供水工作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该机构由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供水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供水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监督考核,确保供水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议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水源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确保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二是改造升级现有供水管网,逐步淘汰老旧管道,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供水效率;三是引进先进制水设备和技术,提高供水处理能力,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四是加强应急供水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保障供水安全。
(三)强化水质监测和安全保障。水质安全是供水工作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障。一是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增加监测点位,扩大监测范围,确保对全县供水水质进行全面监控;二是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在水源地周边从事污染性活动,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四是建立水质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供水水质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增强社会信任度。
(四)推进供水服务市场化运作。为解决供水企业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建议积极推进供水服务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营。一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供水项目建设;二是推行供水特许经营制度,择优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负责供水运营管理,提高供水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完善价格机制,合理制定供水价格,既保证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又减轻居民负担;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供水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供水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供水管理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落实资金保障。供水管理改革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此外,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保障体系。
(三)强化队伍建设。供水管理改革的关键在于人才,必须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供水管理队伍,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供水管理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严格监督检查。为确保供水管理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开展专项督查,对供水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三是建立投诉举报平台,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改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县集镇供水管理改革的深入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供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次改革以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为核心,以优化管理体制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水质监测和安全保障为关键,以推进供水服务市场化运作为突破口,以落实保障措施为支撑,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供水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供水服务,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