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3月10日、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队,组织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办公室和部分人大委员共8人,先后深入XXX、XXX、XXX、XXX、XXX和XXX等乡镇贫困村组,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先后实地了解各地精准扶贫产业帮扶措施,集中易地搬迁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听取了贫困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与XXX乡、XXX镇、XXX镇、县扶贫办(移民局)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有一些直观的感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准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是XXX片区综合扶贫开发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42个、贫困人口69,996人。自201x年以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县上下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线、易地搬迁为重点、政策落实为保障,深入实施“六个一”(落实联系领导、调动帮扶单位、配强驻村工作组、选优第一书记、县委派驻乡镇工作队、确定帮扶责任人)的联系帮扶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批”(产业扶持一批、易地搬迁一批、教育培训转移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政策兜底一批)的帮扶措施,全面开展精准扶贫“百日大会战”,XXX片区综合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201x年,全县有12个重点贫困村出列,占省定出列目标任务的100%;24,7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超省定脱贫目标任务406人,初步扭转了全省考核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
易地搬迁有亮点
201x年,全县精准选点,科学规划,完成4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实现搬迁1,572户、4,118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4.7%。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坚持“两结合、三兼顾”原则,即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兼顾解决贫困户住房、产业帮扶、公共服务配套三个方面,建设了一批标准较高的集中安置点。这些安置点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2. 产业扶贫见成效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不同乡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分别发展了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例如,XXX镇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其次,加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培育。通过引进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XXX乡的一家农业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收入。最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县政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贫困群众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解决了他们在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3. 教育培训促转移
教育培训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我县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一方面,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类资助政策覆盖了所有贫困学生,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技能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开设了电工、焊工、厨师等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据统计,201x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贫困劳动力近3,000人次,其中90%以上实现了稳定就业。
4. 医疗救助暖民心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始终把医疗救助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努力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一是完善医保制度。通过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等方式,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配备了先进的诊疗设备,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对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救治。截至201x年底,全县累计救助贫困患者1万余人次,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5. 政策兜底保基本
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我县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强化临时救助功能。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三是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这些措施,兜牢了民生底线,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如一些村庄的道路尚未硬化,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些扶贫项目难以落地实施,影响了整体脱贫进度。
2. 产业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县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格局,但各乡镇之间发展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导致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此外,受市场波动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益。加之技术指导和服务不到位,个别产业项目存在失败风险,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3. 内生动力不足
少数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未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同时,部分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执行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影响了工作效果。
4.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扶贫项目多、资金分散,加上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个别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后期监管不到位,出现了资金闲置浪费现象。此外,一些扶贫项目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无法产生预期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水、电、路、网等瓶颈问题。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长效管护,建立健全维护机制,确保各项设施长期发挥作用。
2.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各乡镇资源特点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加强对现有产业项目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产业建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此外,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
3. 激发内生动力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加强对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树立榜样、宣传事迹,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4.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审批程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全程监管,从立项到验收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杜绝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等违规行为。推广使用绩效评价工具,定期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事业,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举措,扎实推进各项扶贫任务,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