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大民生战略。近年来,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决策部署,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落实项目,严把工程质量,严格审核程序,公开公平分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一、总体工作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4万套,先后解决了7.6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实现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形成了以租赁型保障房为重点,购置型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同步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实现根据中低收入家庭情况,对应提供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目标。截至201x年11月底,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4186套,其中:廉租房10325套、公租房11822套、经济适用房29946套、限价商品房10209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9460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6693套、煤矿棚户区13010套、林区棚户区2535套、垦区棚户区186套;累计基本建成98049套,其中:廉租住房基本建成10277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7013套,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建成28922套,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基本建成7616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44221套。
二、保障住房需求群体及当下准入标准
1、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需求群体主要是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群体,印发了《市区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共租赁住房主要保障对象做出了具体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的通知》(建办保函〔201x〕634号)下发后,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标准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和审核程序,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能够及时获得住房保障。
为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平分配,我市建立了严格的审核机制。首先,申请人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证明、住房状况证明、户籍证明等。其次,由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报送至区级住房保障部门。区级住房保障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核实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最后,市级住房保障部门对各区上报的材料进行终审,确保每一户申请家庭的情况真实可靠。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定期复查制度,对已入住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其继续符合保障条件。
2、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
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旨在帮助他们通过购买适当面积和价格合理的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我市制定了《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管理办法》,明确了申请条件、购房流程和后续管理等内容。对于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有本市户籍;二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标准;三是无自有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对于限价商品房,除上述条件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购房支付能力。
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公平分配,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行轮候制度,按照申请时间先后顺序确定选房顺序;二是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房源信息、选房结果等;三是加强对开发建设单位的监管,确保房屋质量和交付进度。此外,我市还设立了举报投诉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坚决杜绝违规操作和不正之风。
三、棚户区改造与旧城更新
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资金和土地资源,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49460户,涉及拆迁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惠及数十万群众。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有效解决了大量居民的住房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促进了城市的整体发展。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广泛听取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案。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居民,严格按照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于选择产权调换的居民,优先安排回迁安置房建设,确保按时交房。同时,我市还注重棚户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我市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方面,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需求,严格执行净地出让制度,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在财政投入方面,市、区两级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在税收优惠方面,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在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五、加强管理与服务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一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申请、审核到分配、入住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保障性住房小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责任人和工作任务,做到精细化管理。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扶,营造和谐社区氛围。四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保障性住房政策法规,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六、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逐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保障范畴;二是优化住房结构,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提供更多样化的保障性住房产品;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