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进行部署,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重点任务等,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充分认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大意义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同时,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进一步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生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年来,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如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协商机制等,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然而,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和社会矛盾复杂多变,传统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提供坚实支撑。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例如,在教育领域,通过实施均衡发展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在医疗领域,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就业领域,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直接改善民生福祉,还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完善的民生保障制度能够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良好的民生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更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优先事项来抓,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结构性失业压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来说,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升国民受教育程度。此外,还要着力解决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是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健康是幸福之基。要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要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切实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要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
五是改善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居住需求。要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房价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服务。要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要加强老年健康管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七是完善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八是优化残疾人康复与就业扶持政策。残疾人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要大力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总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