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年,我们要以全面脱贫为目标,重点在区域上紧盯x个贫困村,在对象上紧盯剩余xx户未脱贫户,在措施上紧盯“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以及到户到人政策的落实见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展富民产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同时加强督查指导,强化激励问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一、突出重点集中攻坚
(一)聚焦重点贫困村
把全区x个贫困村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帮扶单位要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力量上再聚焦,措施上再精准,积极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将最强的帮扶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贫困村聚集,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具体来说,各乡镇和帮扶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定期深入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此外,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为贫困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鼓励和支持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倾斜,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紧盯剩余未脱户
把剩余的x户未脱贫户做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及时落实低保、救助等兜底和应急保障政策措施,保证“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做好贫困老人、重病患者、残疾人以及弱劳动能力家庭等存在返贫因素的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做好“送医上门”“送人就医”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机制。例如,可以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家庭提供持续的资金援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由党员干部或志愿者与贫困家庭结成对子,定期走访慰问,提供心理疏导和生活帮助,确保他们不掉队、不返贫。
(三)强化驻村帮扶责任
针对一些帮扶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足、驻村队员存在“走读”、“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不够精准、群众内生动力缺乏、一些单位对帮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今年要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驻村帮扶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扶贫任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帮扶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直至撤换调整,确保队伍纯洁性和战斗力。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因村因户精准帮扶
(一)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帮扶责任人要和乡镇、村干部一起,紧盯“3+1”清零任务的落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贫困户自身实际和发展意愿,同农户一道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仔细算清收入支出账,分析比选指导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的门路和具体措施方式,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家庭状况、经济来源、技能特长等情况,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库,为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提供依据。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等多种形式的产业项目,拓宽增收渠道。此外,还要注重精神扶贫,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二)推动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形式,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中来,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在平原地区可以推广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在旅游景区周边可以打造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服务业态。同时,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真正受益。比如,可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收益二次分配制度,让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得更多回报;也可以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对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风险成本,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强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真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因此,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一是围绕市场需求,开设电工焊工、家政护理、电商运营等热门专业课程,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手把手传授技艺;二是结合本地特色产业需求,举办果树修剪、畜禽防疫、蔬菜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三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组织观看视频讲座、参加网络课堂,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跟踪服务体系,为参训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后续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走上致富之路。
(四)深化社会保障兜底
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具体包括: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增加特困人员供养经费,改善供养条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救助效率;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力度,保障其健康成长;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总之,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筑牢最后一道防线,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为此,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回访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防贫保险制度,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进行提前干预,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技术支持。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项目持续健康发展,使贫困户能够长期受益。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总之,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强化宣传引导
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成功经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凝聚起强大正能量。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风尚。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其中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