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改革的力量源自人民,改革的成果要由人民来共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夯实群众基础,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改革为了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贡献。正是由于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还是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关切。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伟大胜利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改革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的对象和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使改革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基层创新,尊重地方和部门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改革经验得以推广和应用。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和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内容。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应对的重大课题。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但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突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还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这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方式,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规模,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外资,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