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专题党课: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

专题党课: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专题党课: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力度大、举措实,将进一步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动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推动《决定》提出的改革措施在我省落实落地,必将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

  一、坚持纵深推进,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新时代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整体推进、积厚成势,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全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我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全省迈出坚实步伐。下一步,我们仍需加力,要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具体而言,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近年来,我省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现有的法律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亟需制定更为严格、细致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此外,要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法律权威。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模式转型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为此,我省将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一方面,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协调联动,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要素向高效领域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倡导绿色生活,营造全民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因此,我们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绿色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为此,我省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绿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

  同时,要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推动机关、学校、社区、家庭等不同层面践行绿色理念,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行列中来。例如,在机关单位推行无纸化办公,倡导绿色出行;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在社区推广节能减排措施,设立绿色驿站,提供废旧物品回收服务;在家庭倡导节俭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这些具体行动,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和日常行为,为美丽全省建设贡献力量。

  四、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全球视野下的生态治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治理体系。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二是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环境协定谈判进程,履行国际义务,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三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本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四是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对话交流平台,增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共同探讨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五、强化科技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我省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科技难题,如大气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同时,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更多优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还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强生态文明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大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相信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的绿色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