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群众溺水情况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的杀手。近年来,由于部分群众安全意识薄弱,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接二连三的群众溺水悲剧频频上演。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自护自救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准对策措施,全方位开展防溺水工作,坚决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一、预防群众溺水工作背景
(一)工作依据
《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年有明显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的总体思路,要求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优化赋能”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理,打造高技术人才的高品质生态居住区,实现核心区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新地标。防溺水工作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社会稳定,与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开展防溺水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的实际行动。
(二)工作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亲水休闲玩耍、戏水游泳等人群越来越多,沿江水域安全风险随之增加,导致溺水、溺亡风险事件时有发生。202x年,X江水域共发生溺水事故24起、溺亡3人;202x年,发生溺水事故1起、溺亡1人。这些数据反映出当前防溺水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二、当前防溺水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群众对防溺水知识缺乏了解,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他们往往低估了水域的危险性,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游泳技能,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一些家长也未能充分履行监护职责,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孩子的冒险行为。此外,部分群众在夏季高温天气下,选择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或无人看管的自然水域游泳,增加了溺水风险。
(二)宣传教育不到位
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溺水宣传活动,但在宣传内容、形式和覆盖面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宣传内容较为单一,多以口号式标语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另一方面,宣传渠道有限,主要依赖于社区公告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导致宣传效果不佳。此外,部分地区的防溺水教育活动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未能形成长效机制。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沿江水域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如警示标志缺失、救生设备不足、救援力量薄弱等,给群众带来了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及时更新和维护相关设施,进一步加剧了溺水风险。此外,部分水域周边环境复杂,存在暗流、漩涡等危险因素,增加了救援难度。
(四)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防溺水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对非法游泳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部分水域管理责任不清,导致出现“三不管”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对防溺水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防溺水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深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防溺水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创新宣传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制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如动画视频、漫画手册等,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将防溺水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四是开展社区宣传,依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深入居民家中进行面对面宣传,确保防溺水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安全防线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沿江水域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一是增设警示标志,在重点水域设置明显的警示牌、提示语,提醒群众注意安全。二是配备救生设备,在主要游泳区域安装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救援工具,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三是改善水域环境,加强对沿江水域的巡查和整治,及时清理垃圾杂物,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由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推动智慧安防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等,实时监测水域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三)健全监管机制,落实主体责任
要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牵头,公安、水利、教育等部门参与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压实属地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防溺水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防溺水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防溺水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四)深化协同合作,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公安、水利、教育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互通情况,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支持红十字会、游泳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开展防溺水公益宣传活动,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志愿服务。三是发动群众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防溺水工作,如举报非法游泳行为、提供救援线索等,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区域合作,针对跨区域水域安全管理问题,加强与相邻地区的沟通协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水域安全。
四、结语
预防群众溺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防溺水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监管责任,深化协同合作,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溺水防控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效遏制溺水事故的发生,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欢笑和温暖,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