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

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民生冷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可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就业协调联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充分”意味着量的扩大,就是要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高质量”意味着质的提升,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在这些领域,新职业不断涌现并创造着大量的就业需求;技术进步更新了传统工作岗位,企业用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好的就业选择。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必将极大释放经济活力,同时也是解决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要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

  首先,从供给端来看,我们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优化,确保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具体措施上,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调整用人结构,提高员工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从需求端来看,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挖掘潜在的就业空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创造了大量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支持这些新业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例如,可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为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和政策动态,帮助求职者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就业协作机制,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再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就业需求变化,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一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和实时匹配。二是要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类帮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例如,对于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可以制定专门的就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或稳定就业。三是要强化就业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就业促进工作,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的强大合力。总之,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就业协同性。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就业挑战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同时,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就业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