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智慧文旅发展
近日,北京王府井E党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亮相,202x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如期启幕,一批文旅项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让游客在光影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项目不仅依赖实体空间呈现,更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游客深度参与,重塑文化与旅游的传播方式,推动文旅产业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文旅是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文化旅游体验的新模式。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入,让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不再只是停留于形式,而是推动文化资源实现创新与重构,为文化传承发展开辟新路径。
政策支持为智慧文旅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和支持文博场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主题公园、演艺场所、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X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山西“晋祠虚拟世界探索之旅”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晋祠的历史文化,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沉浸于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在多地上演的无人机表演通过灯光与音乐的结合,为游客展示了现代都市繁荣景象,成为城市夜经济的新亮点。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文旅的发展,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多种创新举措。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智慧文旅发展的规划引导,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智慧文旅项目的顺利实施。例如,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智慧文旅项目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参与智慧文旅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人才培养是智慧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教育部门应加快相关学科专业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培养适应智慧文旅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智慧文旅事业。
再次,智慧文旅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5G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为智慧文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各地应进一步完善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景区无线网络覆盖、智能导览系统部署、大数据分析平台搭建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还能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助力其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制定。同时,要注重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智慧文旅健康发展。
最后,智慧文旅的成功离不开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智慧文旅的概念和优势,激发人们对智慧文旅的兴趣和认同感;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如智慧文旅创意大赛、优秀案例评选等,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智慧文旅建设中来。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及时报道智慧文旅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智慧文旅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智慧文旅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未来,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和完善,相信智慧文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各地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智慧文旅发展模式,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文旅品牌,为全球智慧文旅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创新的应用,更要重视软件环境的营造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客服、智能语音导览等智能化服务手段,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可以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还要积极探索跨界融合的新模式,将智慧文旅与其他领域如教育、医疗、体育等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内容,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智慧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智慧文旅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效率,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展望未来,智慧文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各地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智慧文旅时代的到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