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建设,作简要汇报。
一、深化改革,完善集体经济法人治理
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积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度改革。以国家第四批整市推进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巩固前期成果。截至目前,已成功指导1900个村级和15500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圆满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量化等三项核心改革任务。其中,160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严格聚焦“统一命名、登记赋码、规范挂牌”三大关键环节,依法确立特别法人地位和市场主体资格,覆盖率达到99.5%,仅余下10个行政村计划于11月底前完成登记设立,力求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全覆盖建立。同时,乡镇级和组级将根据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登记工作,确保在20XX年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二、建章立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
当前,全市共计3600个村级和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已按照程序完成登记赋码,并领取了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下一阶段,将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指导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四个一”标准,即制定一套完善的组织章程、建立一套内部治理机制、完善一本份额(股份)量化台账、建立一本成员名单,全面健全民主管理机制。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更加科学、透明,进一步提高其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确保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运行,我们还注重加强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此外,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日常运营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为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创新发展,探索多元经营模式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路径,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在一些山区村庄,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作物;在平原地区,则重点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推广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例如,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业态,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向综合服务转型。此外,还支持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资产租赁、物业管理等非农经营项目,拓宽收入来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四、强化支撑,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数十亿元,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农村公路网优化提升、饮水安全工程等,有效解决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百万亩以上,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
在公共服务方面,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投入,新建或改扩建了一批乡村学校、卫生院所和文化活动中心,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针对农村养老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等,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切实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精心谋划、统筹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定期督查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六、总结经验,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