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关于成立破解“十个问题”专题小组通知》下发后,我与市人大副主任xx、xx,市政协副主席xx、xx立即对“要素瓶颈如何破解”和“群众收入如何提高”调研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做出了安排部署。要求各成员单位立足我市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确定框架,对标先进,形成具有影响力、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和政策措施。为了把调研工作做深、做实,6月13日,组织市发改委就如何破解两个难题专门到德州市进行了对标学习,同时对山东济南、辽宁海城、大连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进行了细致研究。6月17日,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调研成果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修改完善,形成了初步成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要素瓶颈
目前制约xx发展的要素瓶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融资难,二是用地指标紧张。
(一)在破解“融资难”方面
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
主要是提高两个层面的意识: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结合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市金融系统深入开展“爱xx、做贡献”活动,引导各金融机构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截至5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797.55亿元,较年初增加87亿元,同比增长24.7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近期将召开一次金融工作座谈会,对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提出量化要求,并在年底进行考核奖励。另一方面,提高各级政府的金融意识。让各级干部了解金融、熟悉金融、重视金融,提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发展的能力。改变县级政府传统的单纯依靠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学会企业上市、债券融资等多渠道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7月份,市政府将组织各县市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和一批重点企业的董事长赴江苏江阴市,考察学习江阴市推进金融创新特别是企业上市工作的经验做法(作为县级市,江阴市目前有上市公司34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2. 拓宽融资渠道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拓宽融资渠道。首先,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新三板挂牌上市,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此外,还将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型融资方式,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加强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促进信息交流,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3.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吸引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本地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二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三是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四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五是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在破解“用地指标紧张”方面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针对当前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我们将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入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二是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确保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农村宅基地复垦、工矿废弃地整治等方式,腾出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四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依法收回长期闲置的土地,重新规划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 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为缓解用地指标紧张的压力,我们将大力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一是推广高效节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减少占地面积。二是加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园区土地承载能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三是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开发,通过旧厂房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四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除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工业用地指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 探索新型土地利用模式
为进一步破解用地指标紧张的难题,我们将积极探索新型土地利用模式。一是推广“飞地经济”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允许不同区域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探索混合功能用地模式,打破传统单一功能分区,允许在同一地块内兼容多种功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三是试点弹性出让年限制度,根据项目特点和生命周期,灵活设定土地出让年限,降低企业初期土地成本。四是推行租赁供地方式,对于短期或临时性项目,可以通过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提高土地周转率。
二、关于群众收入如何提高
(一)促进就业增收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提高群众收入的关键。为此,我们将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一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二是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效果。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平台,实行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四是出台激励政策,对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人员给予补贴,调动劳动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 拓展就业渠道
为拓宽就业渠道,我们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就业。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二是扶持创新创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鼓励更多人自主创业。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困难群体,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四是加强劳务输出,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来源。五是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培育一批农村电商示范村,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二)推动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发展是提高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 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将全力壮大县域经济。一是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更多投资。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三)完善分配机制
健全工资增长机制
为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我们将健全工资增长机制。一是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二是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职工收入。三是加强工资支付保障,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四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补充。为此,我们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二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根据基金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等。三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四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努力破解要素瓶颈,提高群众收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