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在海洋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实现海洋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仍任重道远。随着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日益成熟,数字化正成为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海洋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关键力量。因此,在今后一定阶段内,必须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构建蓝色海洋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数字化手段变革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一是推进海洋大数据中心、海洋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模型集成服务,统一海洋数据共享流通技术标准,提升海洋数据产品应用质量,完善海洋网络通信关键技术,保障数据即时、安全传输。具体而言,利用卫星遥感、浮标、水下探测等关键感知装备及系统,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空间布局感知网络,提升海洋气象、水文、生态观测等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为海洋生态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二是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加强高性能预测预警模型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海洋环境变化进行精准预测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强化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不仅改变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也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要推动海洋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如渔业、航运、油气开采等行业,通过引入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海洋数字经济业态,如海洋信息服务、智慧港口、海洋旅游等,促进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此外,应注重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海洋专业人才,建立健全相关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海洋人才队伍,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海洋法治建设与国际合作。海洋综合治理不仅是国内事务,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海洋权益竞争日趋激烈,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海洋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行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灾害应对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要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海洋合作,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多边平台,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亚太经合组织等,积极参与制定和完善国际海洋规则,增强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海洋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规划,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海洋保护与发展工作。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遵守环保法规,积极参与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变。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则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洋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和家庭也要重视海洋知识普及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海洋综合治理的目标,让碧海蓝天成为子孙后代的美好家园。
总之,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开创海洋事业发展新局面。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海洋智慧和力量。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我们将逐步构建起更加科学高效的蓝色海洋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