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以“三心”识才育才留才
为进一步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我县利用国庆假期在外人员集中返乡有利时机,以识才的“真心”、育才的“匠心”、留才的“诚心”,主动联络招引外出返乡人员,推动“五个一”活动扎实有序开展,为建强村级后备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建引领,“真心”识才
扎实开展“引雁归巢”行动,20余名分包乡镇的县级领导利用国庆假期亲自带队,主动上门走访返乡人才,宣传展示X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激发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到村任职的热情和信心。同时,组织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进行“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动员,了解在外工作情况,通报家乡发展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共商家乡发展大计,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国庆期间,县12个镇共召开座谈会15场,通过抖音、公众号等线上宣传870余次,实地拜访和电话联系560余人次,纳入后备人才库74人。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在外人员对家乡的情感纽带,也展示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重新认识了家乡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纷纷表示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返乡人才的座谈中,不少人都表达了强烈的意愿,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转变,为后续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返乡人才的积极性,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减免税收优惠、优先安排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得返乡人才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诚意和决心,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回乡发展的信心。
二、创新培养方式,“匠心”育才
建立全链条、全覆盖培育管理机制,对愿意回村任职的乡土人才,根据能力特征、个人意愿,建立“3+1”结对帮带机制,即明确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包村干部、1名村“两委”干部共同结对帮带,并通过进党校学习政策、进单位跟班锻炼、进企业开拓眼界、进乡镇参与乡村中心工作,推动乡土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不断提升村级后备力量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培养。一方面,定期组织乡土人才参加各类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他们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通过参与重点项目、处理复杂问题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信心。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乡土人才参与到相关工作中,使他们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搭建平台,为乡土人才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每年举办一次“乡土人才风采展示会”,评选出一批优秀乡土人才并予以表彰奖励,树立榜样,激励更多人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此外,还建立了乡土人才信息库,对每位人才的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一位乡土人才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三、优化服务保障,“诚心”留才
留得住人才是关键,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首先,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乡土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乡土人才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再次,加强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丰富乡土人才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土人才,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工作人员,负责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还是子女教育、住房安置,只要涉及到乡土人才的利益诉求,人才服务中心都会第一时间响应并尽力协助解决。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定期回访制度,由县级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乡土人才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能够真正落地见效。
最后,我们大力弘扬尊才爱才的社会风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最美乡土人才”评选活动,将评选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邀请部分优秀乡土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顾问,参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
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我们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回归家乡,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识才、育才、留才的工作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