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讲稿: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深刻阐明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方面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发出“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于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要旗帜鲜明体现政治属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他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的人。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为我们深刻理解教育的政治属性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具体而言,我们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通过学习了这一思想,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教育领域不出现任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象。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意味着我们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城市到农村,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扶持政策,更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例如,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助学项目,如“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有效解决了许多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办学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四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教育要充分发挥其战略支撑作用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的战略属性,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战略支撑作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加速,人们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学历教育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建立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制度,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例如,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课程等,帮助在职人员提升自身素质;也可以为老年人开设兴趣班、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比如,可以在中小学阶段引入编程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高校层面,则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最后,要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也愈发频繁。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如聘请外籍专家任教、引进国外知名教材等方式,拓宽师生视野;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总之,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