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省市确定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县当前最重要的中心任务。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既是动员,更是誓师,目的就是号召全县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背水一战,争分夺秒,拼尽全力,打赢这场治污治霾的攻坚战,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生态xx,为实现xx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就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稍后,xx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深刻反思,下定决心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全县PM10、PM2.5居高不下,优良天数徘徊不前,空气质量在全市已处于落后位置,我们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异常艰巨,工作异常紧迫,决不能再自我满足于xx“天蓝地绿”的惯性思维当中,必须认真反思思想、工作、措施、机制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要反思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一方面,中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经是一个泛政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宁可牺牲几个GDP增长点,也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必须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大气等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是地方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红线。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明确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终身追责”。除了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处罚之外,对于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还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气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我们必须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要反思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认为大气污染问题是阶段性的问题,可以等到经济发展后再来解决。这种观念必须彻底改变,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其次,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占比过大,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第三,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设施不完善,甚至存在偷排漏排现象,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第四,基层环保监管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存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要反思工作机制。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工作合力不足,效果不明显。此外,一些地方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政策措施难以落地实施。还有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表面文章做得多,实际行动做得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要积极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增加天然气、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同时,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严格按照环保标准生产运营,杜绝超标排放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强扬尘治理,减少颗粒物污染。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矿山开采等都是产生扬尘的主要源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要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即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车辆清洗率达到百分之百。要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增加机械化清扫频次,提高道路清洁度。要加大对渣土车、砂石车等运输车辆的管理力度,严禁超载、撒漏行为。要加强对矿山、堆场等易产生扬尘场所的整治,采取覆盖、喷淋等抑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此外,还要加强对裸露土地的绿化和覆盖,防止风蚀起尘。
三是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降低移动源污染。机动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管控。要加快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维修机构的监管,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维修质量达标合格。要加大黄标车、老旧车的限行力度,扩大限行区域和时段,减少高排放车辆上路行驶。要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理,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尾气检测,严禁使用不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此外,还要加强对加油站、储油库等油气挥发源的治理,推广使用油气回收装置,减少油气挥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四是深化污染减排,提升环境容量。要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稳定达标排放。要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加强对化工、涂装、印刷等行业VOCs排放的管控,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和工艺技术。要加强对锅炉、窑炉等燃烧源的治理,推广使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此外,还要加强对生活源污染的治理,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减少居民生活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治理水平。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应用。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规律等基础研究,为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要推广应用先进的监测监控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要探索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要加强对气象条件的研究,科学合理安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大气污染防治专业人才,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压实责任,强化保障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压实各方责任,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约谈、通报批评,直至问责追责。
二是压实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环保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发改部门要负责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工作;经信部门要负责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等工作;住建部门要负责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等工作;交通部门要负责交通运输扬尘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作;城管部门要负责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等工作;农业部门要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公安部门要负责机动车限行等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压实企业责任。企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必须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要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要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对环境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联合惩戒,促使其主动履行环保责任。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必须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要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群众监督。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自觉践行低碳出行、节约能源等环保行为。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是强化资金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投入,重点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格局。
同志们,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xx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