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x年市委发展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才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的新质态及其组合的新形态,必然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要求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健全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围绕人(主体)的要素的动态变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力资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动力。主要着力点可考虑,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再生产的环境与条件;深化劳动力和人才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的工作机制,加快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动态优化劳动力供给,增强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性;持续优化企业家成长的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尊重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氛围,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要围绕生产资料的高效配置,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生产资料的配置方式已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此,应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具体而言,可以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第三,要围绕劳动对象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劳动对象的性质和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升级这个关键环节,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强化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配套,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第四,要围绕生产方式的创新变革,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因此,必须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具体来说,可以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智慧化、农业精准化发展;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拓展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技术的普及率和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时,要注重数字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第五,要围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共同为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