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范文 > 某县委书记在县全民慈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某县委书记在县全民慈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广修善路同志们:

  10月16日是XX“慈善日”,10月18日是由中国人倡议的“世界慈善日”。在慈善日里,我们应该思考什么、做什么呢?慈善日之后,我们又应该如何持续做好慈善事业呢?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倡导开展中牟全民慈善活动。

  一、慈善与个人

  慈即仁爱,善即济困。仁德与善行的统一即为慈善。“人之初,性本善”。中国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等等。这些思想观念深入到人们的骨髓和血液,在如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最向往、最念记的还是这些思想。现在国学盛行,有钱人开始热衷修国学,普通人在书肆里购买国学书,国学都讲些什么呢?内容博大精深,但读再多国学,其目的就是一个字:“修”!“修”什么?修身。修身的正果应该是仁爱和济困。仁者爱人,爱者济人,把身修好了,来治家、治企、治业、治村、治乡、治县、治省、治国。学国学,上升不到这个认识就是学偏了方向,学了也白学。善学者善通,把很多国学思想融为一体,一个人的境界就上去了,方法就上去了,事业就上去了。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个观点,学国学不是富人的专利,修身不是富人的专利,慈善更不是富人的专利。以捐献钱财的多少来衡量爱心的大小、慈善事业的水平,是错误的、有害的,是一种误解和误导。就捐款来讲,亿万富翁捐一千万和乞丐捐一元钱,爱心是等价的,甚至后者的爱心价值可能超过前者。前者捐了一千万,还能吃山珍海味,继续花天酒地,后者捐了一元钱,可能两个馒头就买不起了。一个穷光蛋,只要充满爱心,也能随时做善事,也能当一个慈善家。搀扶盲人过马路,防止危险;有人落水了,跳河施救,挽救生命;发现有小偷行窃,出手制止,见义勇为,这需要钱吗?不需要。这是慈善吗?是的。

  二、慈善与社会

  慈善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社会的责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当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特别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发生时,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和志愿服务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然而,慈善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待提升,捐赠者的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慈善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仍有待优化,如何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提高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慈善与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将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强慈善文化的普及和教育,让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培养下一代慈善意识的责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其次,要创新慈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慈善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募捐、在线志愿服务等新型慈善模式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慈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更多高效、便捷、透明的慈善途径,让慈善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最后,要注重慈善效果的评估和反馈,确保慈善资源的有效利用。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改善受助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慈善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项目方案,确保慈善资源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人群。

  四、结语

  慈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不仅能够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将慈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慈善理念,传递爱心与温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