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
绿色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底色。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任务,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在服务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快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低碳交通装备加快推广应用,客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亮丽名片。加快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内外共识,这场绿色革命关乎每个人的福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提出“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快速部署零排放、低排放车辆,加速道路运输碳减排”;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先后提出国际航空业、国际航运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从国内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交通清洁低碳转型等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也都对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提出全面部署和具体要求。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交通运输绿色转型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传统燃油交通工具存量规模较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较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使用仍需加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存在短板,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强度下降压力较大。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向纵深发展。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绿色交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绿色交通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要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绿色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确保绿色交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实施。
其次,要优化运输结构,促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运输结构是降低交通运输能耗和排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占比过高,铁路、水路等绿色运输方式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因此,应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运输,提高其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同时,要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通过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货物运输的一体化、高效化和绿色化。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多式联运枢纽;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利于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交通运输的绿色转型。
再次,要加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交通服务水平。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是支撑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具体来说,要在城市公共交通、城乡客运、货运物流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加氢站等设施建设力度,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重要交通干线上,增设绿色服务区,提供环保设施和服务,改善司乘人员的出行体验;在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推进绿色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要加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绿色出行环境。
最后,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绿色交通制度保障。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具体措施包括: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将绿色交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制定绿色交通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绿色交通统计监测体系,定期发布绿色交通发展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绿色交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绿色交通意识和参与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
总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采取有力措施,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不断开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局面,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