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某县创新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典型经验总结材料 >

某县创新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典型经验总结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利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一种‘新时尚’”。近年来,XX县注重发挥“源头”动力,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创新形成“三结合”宣教工作方法,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一、突出“党建引领”,做好与红色物业治理的结合我县积极探索垃圾分类与红色物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采取党建引领,用红色物业“支点”撬动基层管理服务“大格局”,形成垃圾分类学习宣传的新模式。一是发挥党员“旗帜”引领作用。鼓励引导物业党员志愿者,集中学习了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知识,担任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员、分类投放指导员,通过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遵守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规定。二是发挥“红色”物业带头作用。广泛选取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积极发挥“红色”物业带头作用,自行投入支出资金,购买先进垃圾分类多功能环保屋,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课外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等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大大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效率。三是发挥“绿色”阵地宣传作用。创造性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各单位人员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现场推进会和入户宣传活动,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绿色宣传”阵地更加直观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带来的便利,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立足教育“源头”,做好与垃圾分类宣传的结合为更好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和法律法规知识,我县立足教育“源头”进行宣传普及,在全县教育领域逐步铺开垃圾分类宣传热潮。一是以学校为起点,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垃圾分类指导机制。各学校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教学内容,通过开设专题课程、举办主题班会、组织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XX小学在每周的班会上设置了“环保小卫士”环节,让学生轮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实践垃圾分类的经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促进了家庭间的交流和学习。此外,学校还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如清洁公园、回收可回收物品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效果。为了确保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性,我县教育部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培训,邀请环保专家进校园进行讲座,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垃圾分类知识和技术。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这些措施,教师不仅成为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者,也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者。例如,XX中学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了模拟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类标准,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巩固了学生的分类技能。

  三是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我县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因此,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垃圾分类活动。同时,学校还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家校社联动的良好局面。例如,XX幼儿园与附近的社区联合举办了“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行动”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环保意识。

  三、依托科技支撑,做好与智能分类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手段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智能化垃圾分类的新路径,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推广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在县城的主要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安装智能垃圾分类箱,通过扫描二维码、人脸识别等方式,实现垃圾的精准投放和积分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例如,XX社区安装了智能垃圾分类箱后,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从最初的60%提升到了90%以上,有效减少了混投现象的发生。

  二是开发垃圾分类APP。我县联合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XX分类助手”的手机应用程序,该APP集成了垃圾分类知识查询、投放指南、积分兑换等功能,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获取垃圾分类信息。同时,APP还设置了互动问答、挑战赛等环节,增加用户粘性,促进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自上线以来,“XX分类助手”已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日活跃用户达到2万人次,成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平台。

  三是建设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我县投资建设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分析各类垃圾分类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垃圾分类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平台还能够评估各项政策措施的效果,为优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提供支持。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小区的厨余垃圾投放量异常偏低,经调查发现是由于该小区缺少专门的厨余垃圾桶所致,随即调整了垃圾桶布局,解决了问题。

  四、强化制度保障,做好与法治建设的结合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此,我县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出台《XX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分类标准、处罚措施等内容,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违反规定的将依法予以处罚。同时,条例还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垃圾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我县将垃圾分类纳入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考核指标,定期对各乡镇、街道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对于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通过考核评价,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权威。我县成立了由城管、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垃圾分类专项执法队伍,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随意倾倒、混合投放等违法行为。自20xx年以来,累计查处违规行为500余起,罚款金额达10万元,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总之,通过党建引领、教育普及、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我县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