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语感”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感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考语文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语感的重要性,但由于认为语感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现象,往往感到无从着手。事实上,语感并不是不可触及的神秘存在,而是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其的认识和重视。语感,即个体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即便是初学说话的孩童也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是对语言信息的即时反应。不过,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语感是一种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语言修养。因此,语感的培养应当尽早开始,从幼年时期就加以重视。或许,一支简短的儿歌、一首经典的唐诗、一个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就能激发孩子的灵感,让他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应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语感的培养。教师则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语感训练。要想掌握丰富表意的汉语及其文学作品,缺乏强烈的语感意识是行不通的。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路径。将这些技能结合起来进行语言感受能力的训练,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补与促进。语感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缺少了语感,这些技能的提升将变得困难重重。反之,随着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也会相应地得到加强。若脱离了具体的听说读写练习来谈语感的培养,则会显得空洞无力。

  听力训练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动听的声音能够让人迅速进入情境,激发联想,拓展想象空间。“听”不仅仅是指接收声音信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脑的思考来感知、理解并吸收语音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从而增强个人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播放标准普通话录音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听觉材料,引导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色彩。此外,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活动,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语言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语感。

  阅读是另一种重要的语感培养手段。广泛涉猎各类文体的作品,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了解多样化的句式结构,熟悉不同的修辞手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言鉴赏水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名家名篇,注重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遣词造句的精确度、情感表达的细腻程度等,并鼓励学生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短文或诗歌。同时,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也是促进语感发展的好方法。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上的增长,更能逐步建立起敏锐的语言感知力。

  写作则是检验和巩固语感成果的最佳途径。写作要求作者不仅要准确地运用词汇,构建合理的句子结构,还要巧妙地安排篇章布局,恰当地传达思想感情。这一过程既考验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语言美感的把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模仿入手,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注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同时,批改作文时要给予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策略。通过反复的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语感,使其变得更加敏锐和成熟。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语感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肩负着塑造下一代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语感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语言世界的大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