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话语体系讲好开学思政课
新学期以来,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学思政第一课”之“追梦之旅”在南京江北图书馆开启,这堂课通过妙趣横生的视频、新奇奥妙的科普,让学生收获别样的体验和思考;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贵州教育大讲堂》推出202x秋季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长征精神之美”,“云课堂”联动三地,以“实景讲述+史料呈现+云端播放”的形式获得广大观众点赞,带来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思政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转化话语表述方式,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如何讲好道理、讲好故事的认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利于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人生金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讲好开学思政课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一方面,强化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目标,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注重实践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思政课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专业素养,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例如,上海市教委联合相关单位推出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等,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加深学生对党史国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再如,浙江省杭州市某中学实施“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这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还要善于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思政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我国在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思政课还应注重国际视野的培养。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和把握。因此,思政课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大事,学会用全球视角分析问题,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可以邀请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进校园,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创新话语体系讲好开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的呼唤。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把思政课办成深受学生欢迎、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品牌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思政课涌现出来,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