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关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的思考与建议 >

关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散居特困人员是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的“重中之重”,对该群体集中供养也是基层工作的“难中之难”。近日,结合我分管联系工作实际,我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确定为调研主题,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情况和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城乡特困人员XXX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XX人,农村特困人员XXX人;集中供养对象XX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XX人,城市特困人员X人),分散供养对象XXX人。按照城乡特困对象提标提补要求,从20xx年元月起,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上年的XXX元/月提高到XXX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上年的XXX元/月提高到XXX元/月。城乡特困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情况,每人每月按一档300元(完全丧失生活能力)、二档200元(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三档100元(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标准补助。1—10月累计发放城乡特困资金XXXX万元。全区共有XXX所敬老院,其中XXXX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14人,XXXX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XXX人。全区共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XXXX个,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XXX处。近年来,我区坚持“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人为本、托住底线”的原则,聚焦脱贫攻坚大局,紧盯兜底保障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改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社会救助机制提供,鼓励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特困人员关爱照料,专门引进了社会组织XXXX,承担了XXX名特困人员中的精神类残疾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供养任务,进一步健全了“政府领导、部门主管、协作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了这部分人员无人照料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敬老院和互助老人幸福院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特困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服务管理不到位,部分敬老院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照料服务。再次,经费保障不足,虽然近年来提高了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支出缺口较大。此外,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尽管引入了一些社会组织,但在覆盖面和服务深度上还有待提升。最后,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特困人员及其家属对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导致申请救助和享受待遇过程中出现困难。

  三、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财政投入有限,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特困人员供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专业人才匮乏,特困人员供养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但现实中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社会认知不足,部分群众对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影响了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五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特困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敬老院和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改善硬件条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和社会捐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科学规划布局,根据特困人员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确保设施布局科学合理。同时,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如无障碍设施、医疗保健室等,为特困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强化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服务技能;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服务质量与个人收入挂钩,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加入特困人员供养工作队伍;四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常态化检查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建立稳定的资金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二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特困人员的医疗、康复等特殊需求,减轻其经济负担;三是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方式,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资助等形式支持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四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杜绝浪费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特困人员供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和个人参与到特困人员关爱照料工作中来;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定期探访特困人员,提供心理疏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四是弘扬慈善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深化信息化建设

  加快特困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增加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等功能模块,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三是推进信息共享,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办公;四是推广移动应用,开发手机APP等便捷工具,方便特困人员及其家属查询政策、办理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切实提高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让每一位特困人员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