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社会工作部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对乡村治理的引领和赋能,对于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探索成效
(一)基层组织建设更加优化提升。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力优化基层组织建设,全市X个行政村党组织、村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人兼”,年龄结构更加优化,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常态化开展“三审一谈”,加强对村干部监督管理,坚决清除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干部,不断优化村级组织班子,确保干部队伍质量不滑坡;建立多元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老党员、村法律工作者、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基层治理,充实网格员队伍,延伸治理触角。
(二)网格管理体系更加科学严密。不断强化网格员“前哨”作用发挥,按照网格员培训总体部署,以典型示范为导向,分类型分片区组织观摩培训,有效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对网格治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网格治理“一盘棋”思想,推动以“一张网”建设为基层治理赋能,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健全网格党组织、明确网格员工作事项。各县市区以市观摩培训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了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各县市区还建立了网格员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待遇调整挂钩,激发了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
二、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党建链,通过建立产业党支部、党员先锋队等形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某县通过成立茶叶产业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党建+电商”“党建+旅游”等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二)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各地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贷款额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技术支持方面,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三是人才支持方面,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选拔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市场支持方面,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帮助农民打开销路,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接二连三”的思路,推动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农家乐等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外,还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农房、土地等资源,发展民宿经济、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乡村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统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表演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培育文明乡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注重家风家教,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反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外,还注重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群体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发挥正能量,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三)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原则,探索“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如某镇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条集观光、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文旅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自身特长,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增加收入来源,实现文化富民的目标。
四、党建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护好乡村的青山绿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按照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健康安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还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环保行动,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同时,还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五、党建引领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举措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确保带头人队伍素质过硬。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功能,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还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三)提升乡村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电路气房等条件,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还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