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关于“以城带乡,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督性调研情况的报告
按照《市政协202x年协商调研视察活动计划》安排,3月上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以城带乡,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监督性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国省《意见》),立足县情学情,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径,有效提升了县域义务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统筹谋划,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省《意见》要求,科学研判我市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紧扣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提档升级的关键节点,出台了《X市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X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通过统筹优质资源、调整片区校点、合理撤转合并等举措,不断优化教育布局,为全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中心城区和人口大县X、X义务教育情况为例,较“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学校增加了10所,新增学位2万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同时,通过撤并小规模学校,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使农村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优先保障。202x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专项资金超过10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更新。其中,中心城区投入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农村地区投入5亿元,改造提升薄弱学校30所,购置教学仪器设备1万余套,使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还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工程,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为城乡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是强化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2x年以来,全市共招聘新教师1500余名,其中90%以上分配到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同时,积极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赴省内外知名学校挂职锻炼,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建立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每年选派10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促进了城乡教师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是创新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难题,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组建教育集团、联盟校等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延伸。目前,全市已成立教育集团10个,覆盖学校50余所,惠及学生近10万人。这些教育集团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联合教研等方式,推动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例如,X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互派、课程共建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虽然通过优化布局、加大投入等措施,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农村学校仍处于劣势地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二是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尽管近年来我市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教育经费保障面临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财政困难的县(市、区),教育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三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虽然我市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但城乡之间、学科之间的教师资源配置仍不够均衡。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同时,部分学科如英语、音乐、体育等专业教师短缺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教育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是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深化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根据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布局,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手段,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区),市级财政应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其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创新教育投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投入格局。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赴省内外知名学校挂职锻炼,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于偏远山区学校,可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此外,加大对紧缺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确保各学科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四是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鼓励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进展缓慢的县(市、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同时,广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