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学校) >

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学校)

  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和文化根基,是在国际秩序加速变革,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互动不断增强、矛盾与冲突也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对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处这一世界性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是展示教育国际形象与体现竞争力的典型标志,必须在心怀家国的同时放眼全球,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高远的价值追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以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担负起以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具有文化积淀和人才储备优势,应强化责任意识,整合各类资源,肩负“研究者”“传承者”“讲述者”“连接者”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肩负“研究者”的使命,为文明交流互鉴领航。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型文明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沉淀为底色,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高校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的研究,探索其内在规律,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高校还应注重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视角。

  肩负“传承者”的使命,为文明交流互鉴固本。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高校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肩负“讲述者”的使命,为文明交流互鉴发声。在全球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擅长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文化人士来校交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肩负“连接者”的使命,为文明交流互鉴架桥。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开展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举措,高校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还能够为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高校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应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未来的20xx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高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高校还应继续深化与世界各国高校的合作,共同探索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世界文明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