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对乡村全面振兴有何启示
为破解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薄弱等问题,20xx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多年持续努力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彻底重塑了农村人居环境,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深入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以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推动浙江成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最快、农村产业最兴旺、乡村环境最宜居、农民生活最富裕、城乡发展最协调、基层治理最高效的省份之一。“千万工程”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一系列宝贵经验,实现了先进发展理念、科学工作方法和有效推进机制的有机结合,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开展工作,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共建共享美好家园。二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内生动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三是统筹兼顾、系统推进。
“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浙江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首先,“千万工程”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保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实际、贴近民心。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例如,在环境整治方面,通过组织村民参与村庄规划、项目实施和后期管护等各个环节,增强了村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其次,“千万工程”注重创新驱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浙江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浙江省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如,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管理;通过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再次,“千万工程”强调统筹兼顾,注重系统推进。在具体操作层面,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大目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协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此外,还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千万工程”还特别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浙江省注重保护和利用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修缮古建筑、恢复民俗活动、挖掘民间艺术等形式,保留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同时,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文明创建、道德教育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种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使得“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外在形象,更提升了乡村的内在品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其深刻把握了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这一成功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还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热情,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