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23.7”极端强降雨灾后恢复重建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多项研究表明,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灾害增多,全国多地发生过极端暴雨灾害:20xx年Xx发生“7.21”极端暴雨;202x年7月,河南、Xx等中部地区遭遇了极为罕见的持续性暴雨,郑州、安阳等多个城市发生“7·20”洪涝灾害。202x年7月底至8月初,京津冀地区遭遇连续5天极端强降雨,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为了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灾害发生后,国家要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研究,全力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深入分析“23·7”特大洪涝灾害中暴露出的xx市防洪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灾害及防洪能力评估,完善各流域整体防洪体系,提高各项基础设施防洪能力,以保障城市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灾害背景与影响
202x年7月23日至24日,xx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超过500毫米。此次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严重,多处道路、桥梁受损,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居民区和农田被淹,......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