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与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哪些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四个坚持”。这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所以我以深刻领悟与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为主题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一)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政策落实到位的核心。正如邓小平所言:“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政治方向的把握上,更体现在对改革进程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上。例如,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通过精准施策,有效化解了过剩产能,促进了产业升级,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得以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协同推进,确保了改革措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了改革过程中的碎片化和片面性。此外,党的领导还体现在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的有效应对上,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党的领导在深化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全面领导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来实现的。各级党组织在深化改革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则是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和推动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同时,党组织还通过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改革,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例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基层党组织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革方案符合实际、惠及民生。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党组织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增强了社区治理的效能。这些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在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取向
(一)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改革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无论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二)倾听民声,回应民意。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回应他们的关切和诉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例如,在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中,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间,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各地纷纷开展“蓝天保卫战”,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和期待。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动力源泉
(一)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守正是指坚守正确的方向和原则,创新则是指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多个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如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这些改革举措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通过守正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鼓励基层探索,激发社会活力。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基层是改革的前沿阵地,也是创新的源泉。各级政府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许多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如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山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这些创新做法不仅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关键支撑
(一)制度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基石。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些制度建设成果,不仅规范了市场秩序,优化了营商环境,也为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加强制度执行,确保改革实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确保制度落地生根。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追责,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要根据改革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例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许多地方通过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提高了监管效能,减轻了企业负担。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通过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这些制度执行的成功案例,为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
(一)法治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确保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制定和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强化了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依法推进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改革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加强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的评估和防范,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同时,要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改革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防止因改革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例如,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各地通过依法依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通过依法依规处置国有资产,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国家利益。
六、坚持系统观念是方法论指导
(一)系统观念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确保改革各项任务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例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综合施策,有效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这些成功的改革实践,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在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改革合力。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路径,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避免单兵突进和碎片化改革。同时,要建立健全改革的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改革格局。例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地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改革的整体效能,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深刻领悟与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对于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政策落实到位、成果惠及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