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 >

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

  基层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在宣传政策、处理矛盾的时候,面临着“网上网下”双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说,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过去的权力机关说一不二,今天的网民说三道四”,网络舆情对管理者形成了强大压力,感知网络舆情风险并正确应对,成为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一、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

  (一)涉众型互联网违法犯罪,成为群体性舆情事件的高风险源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网络非法吸储以及网络售假等案件多发高发,且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在多起非法集资事例中,部分投资人将不满情绪指向党委和政府,质疑金融政策和国家体制,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产生质疑,潜伏着较多的社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挑战了政府的公信力,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群体性上访、抗议活动等,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成为了当前基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对抗式解读官方信息”舆论频发,加大官民裂隙。在突发公共舆情事件或政府公共政策发布时,官方信息容易引发民众“对抗式解读”,即“官方解释什么,民众越怀疑什么”的恶性循环。比如城区路面破损、乡村道路坑凹、教育公平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都成为网民怀疑相关部门工作未尽职尽责的重灾区。这种“对抗式解读”往往源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以及政府信息......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