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部分,强调要“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把脉当前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关键任务。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有助于我们在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过程中,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预期管理,是政府部门通过政策信号、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等手段,向市场传递指向明确、逻辑一致的信息,引导微观主体对经济形势、政策走向、未来发展等形成合理预期的宏观经济治理方法。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就是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和政策设计,引导微观主体形成关于政策走向和经济发展的合理预期,减少预期偏差,避免不良预期或超预期,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提振市场信心。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是宏观经济治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它将政策由“宏观视角”“单一视角”和“事后视角”拓展到“微观视角”“综合视角”和“事前视角”,更好体现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决定》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表明宏观调控更加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更加注重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稳定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预期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政策本身,还受到市场主体预期的影响。通过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可以确保政策信号清晰、及时传达,使市场主体能够快速理解和响应政策意图,从而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其次,预期管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波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频繁,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通过有效的预期管理,可以减少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恐慌情绪,避免市场过度反应,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再次,预期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转型期,预期管理能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最后,预期管理还有助于增强国家经济安全。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预期管理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健全预期管理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政策透明度建设。政策透明度是预期管理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政策发布和解读机制,确保政策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开,特别是对涉及重大经济决策的政策,要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政策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消除误解和疑虑。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是预期管理的关键环节。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搭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经济数据、政策动向等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强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政商互动氛围。
三是强化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是预期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传言,稳定市场预期。同时,要积极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传播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经济知识,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依法打击造谣传谣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是提升政策协调水平。政策协调是预期管理的有效保障。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政策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目标一致、措施配套、执行有力。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时,更需要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同时,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预期管理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市场,还要放眼国际市场。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对话,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动态,及时调整国内政策,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总之,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预期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