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微”动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动力源泉,以细致入微的网格治理、志愿服务、创新推动协同发力,营造多方合力、联动高效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切实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织密“微网格”手牵手实现组织共建。紧紧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为目标,运用“党建引领+网格赋能”的方式,建立“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科学划分全科网格64个,并依托楼院活动室、商业街区、物流园区等建立“劳动者驿站”“货车司机之家”11处,先后建成“小区门房”活动室8个,“网格党群之家”2个,“党建引领·善爱之家”1个,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形成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的“红色哨站”,提升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精准度,确保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第一时间化解,打造维护社区安全、和谐稳定的“触角”和“眼睛”。
开展“微创新”肩并肩实现民情互联。从做细做深做实微治理入手,紧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小细节撬动大治理,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结合“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项目,鼓励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活动积累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社区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居民诉求线上收集、线下解决,提高社区服务效率。此外,社区还定期举办“民情恳谈会”,邀请居民代表、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人员等共同探讨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民意,凝聚共识,推动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
强化“微服务”心连心实现民心相通。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近年来,社区累计投入资金20xx余万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公共设施改造等项目,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强居民归属感。社区每年举办“邻里节”“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览等形式,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三是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定期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推进“微改革”面对面实现效能提升。为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推行“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用。社区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社区动态,精准施策。二是实施“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对于社区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由社区“吹哨”,相关部门迅速响应,联合行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三是建立“居民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社区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企业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四是探索“党建+”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强大的“红色力量”。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模式,进一步织密“微网格”,拓展“微服务”,强化“微创新”,推进“微改革”,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党建“微”动力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织密“微网格”、开展“微创新”、强化“微服务”、推进“微改革”,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也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未来,社区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服务优质、居民满意的现代化社区,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