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沙地绿色画卷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全会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广大党员干部把抓改革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凝聚起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攻坚力量,以钉钉子精神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浑善达克沙地生态修复工作,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建强“红色矩阵”动能引擎,扎牢生态屏障“防沙篱”。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锡林郭勒盟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扩绿、兴绿、护绿”目标,提升思想观念,夯实思想基础,采取建立“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联动”的工作机制,鼓励基层党员担任“林长”,有序实施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统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建立旗级领导、苏木镇(场)党委书记、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三级包联体系,实现旗级领导对接一个苏木镇(场),旗直部门包联一个嘎查村,苏木镇(场)和嘎查村履行属地责任,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沙地治理的工作模式,汇聚起强大的生态治理合力。
在这一过程中,锡林郭勒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生态修复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到位、项目落地。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项目,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加强科技支撑,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开展沙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提高治理效果。四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生态修复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沙地治理。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义务植树、清理垃圾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实践中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还积极探索生态惠民新路径,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锡林郭勒盟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态修复成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对生态修复项目的跟踪问效,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通过这些举措,锡林郭勒盟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修复工作格局,为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锡林郭勒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扶贫工程,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例如,在沙地治理区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不仅有效遏制了土地退化趋势,还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锡林郭勒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继续加大沙地治理力度,巩固扩大已取得的成果,力争到20xx年基本完成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任务。二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提升自身治理水平,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锡林郭勒盟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时代重任,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努力把浑善达克沙地打造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将这片曾经的荒漠变成绿洲,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