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

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近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x—2026年)》发布,为长三角未来发展重点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完成率均在90%以上。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从项目协同到制度创新,从项目显示度到民生感受度,长三角一体化不断走深走实,彰显了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强调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东西南北互济协同深入推进,新增长极不断涌现,更高层次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新征程上,增强区域间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求我们继续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持续发力,着眼全国“一盘棋”,形成各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大局视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要注重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支撑。《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x—2026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具体而言,要加快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交通“大动脉”;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保障区域能源安全。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内的交通便利性和物流效率,还能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合作机制,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一是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平台,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等,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完善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分享等方式,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惠及各方。三是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一体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四是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如共建产业园区、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等,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格局。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生态环境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底线和红线,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跨界水体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还能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着力解决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四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优化开放布局,依托沿海沿边沿江地区的优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扩大服务业开放,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企业落户,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三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简化通关手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四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提升区域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资源,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来区域工作,为区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四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形成人才集聚效应。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的人才竞争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