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四式”分类助推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
近年来,街道针对不同类型小区治理问题,探索实施“融合式、引导式、共进式、联合式”治理模式,做精做细社区网格化治理,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不断显成效。
一、实施“融合式”治理,让商住小区建得规范
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社区党委具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新建商住小区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组建的指导和审核把关,符合条件的小区实现业委会组建率达100%。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由社区指导组建自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委”),代行业委会部分职责,实现“融合共建”。目前,已成立业委会29个,自管委32个。用活用好“红色物业管家”,聚焦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质量,严把物业准入关口,按程序指导业委会引进服务项目适合、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物业公司,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收费机制,有效解决小区物业管理缺失、组织管理困难等问题。同时,街道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小区提供法律咨询、财务管理等专业支持,确保业委会和自管委能够依法依规运行,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
二、实施“引导式”治理,让社区居民管得有序
积极探索“基础服务+自治管理”模式,通过社区帮扶、党员主动带头、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帮助老旧小区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新增小区电瓶车充电桩500余个,新增健身器材12处。此外,引导居民自筹维修基金参与社区改造,规划停车位57个,新增监控30个,新增车闸门5个,实现老旧住宅小区治安环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在这一过程中,街道和社区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居民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和志愿服务队,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例如,某社区成立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安全巡查、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三、实施“共进式”治理,让多元主体参与更深入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街道积极探索“共进式”治理模式,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居民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方面,加强与驻区单位的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平台,整合资源,共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例如,街道与辖区内的学校、医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健康讲座、法律咨询、文化演出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如环保组织、心理咨询机构等,为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街道还鼓励和支持社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设立公益基金、开展公益活动等形式,回馈社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实施“联合式”治理,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面对社区治理中日益复杂的矛盾纠纷,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联合式”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形成合力。街道设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配备了专业的调解员队伍,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居民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三是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矛盾纠纷预警和处置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街道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四式”分类治理模式是街道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它不仅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也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建设和谐宜居的美好社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