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森林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有效协调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持续发挥森林“宝库”作用,绘就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强化统筹设计、推广与监管。各地围绕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逐步建立。着眼于森林的整体性功能,需从更加立体的视角来思考其可以扮演的角色。一个大规模的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同时承担生态保护、调节气候、减污降碳等多方面功能,这就要求将相关部门的专业化知识和职业化管理以科学方式纳入其中。要实现这一点,需进一步完善林业(森林)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决定》强调了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重要性,要求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议在政策设计和监管思路上将与森林保护治理相关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纳入统筹考虑,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
第二,加强森林资源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技术、森林碳汇计量技术等关键领域仍需加大研发力度。为此,应加大对森林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和模式,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通过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森林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通过优化森林种植结构,增加珍稀树种和经济作物的比例,提升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推动森林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市场机制是促进森林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森林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为此,应加快构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为森林资源的流转和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同时,探索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森林碳汇项目,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展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例如,通过打造特色森林小镇、森林民宿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开展森林康养活动,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促进身心健康。
第四,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意识。公众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公众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宣传教育,普及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意识。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例如,通过举办森林文化节、森林科普展览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和兴趣;通过开展森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具体行动。
第五,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挑战,我国仍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此,应积极参与国际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相关组织和会议,分享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例如,通过与东盟国家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合作项目,共同应对森林火灾、非法砍伐等问题,促进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这篇大文章写好,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