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这也为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遵循。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逐渐从制造业中分化出来,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新兴服务产业。与一般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普通消费者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生产领域,它具有技术密集、创新密集、智力密集等鲜明特征。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拓展生产要素使用范围,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激活新动能、培育新产业的重要途径。
带动长三角制造业高端化转型的迫切需要。经过长期发展,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并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但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相比,长三角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位势提升上还有较大拓展空间,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策源力、产业链比较成本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尽管长三角地区已积累了较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较完备的产业配套和较先进的技术支撑,但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需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促进区域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例如,通过建设区域性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可以有效整合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还能促进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各城市间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通过提供高水平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例如,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在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可以为周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帮助它们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而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网络。
再次,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提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绿色服务,推动制造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节约性,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能创造大量高技能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在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标准,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帮助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还能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高端人才进入长三角地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构建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跨界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知识、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共享。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论坛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加大对交通、物流、金融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力度,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相互支撑、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也要注重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共同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之,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长三角地区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