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修缮历史建筑,用心守护文化记忆
青砖灰瓦、雕花门窗、四角高翘,每寸空间都诉说着历史与生活,这就是北京四合院。合院式历史建筑正是采用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群,作为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代表,合院式历史建筑多数散落在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必须保护好、修缮好、利用好。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这是北京针对历史建筑修缮出台的首个技术导则,为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标准。《导则》提出,在对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原则,保护不同历史阶段及重要人物、事件留下的改动和变化痕迹,对建筑和环境进行整体性维护修缮,保护文物风貌和历史价值,更好传承城市历史文脉。遵循完整性原则,建筑与环境一体修缮。《导则》明确,以划定的合院式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为单位,根据有序排列、围合形成院落的特点,既要修缮建筑本体、有价值部位,又要修缮历史环境要素。历史环境要素是指建筑所处院落环境内有特定价值的部位,如抱鼓石、上马石、假山、影壁、铺地、树木等。建筑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二者相得益彰。只有把建筑单体与环境要素一并考虑、一同保护,才能最大程度彰显历史建筑的价值与特色。
遵循真实性原则,保护建筑本来风貌。《导则》提出,对合院式历史建筑的修缮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材料、工艺和技术,避免使用现代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质感。对于已经缺失或损坏的部分,应根据历史资料和实物遗存进行科学复原,力求恢复其原始状态。同时,《导则》强调在修缮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建筑的历史沿革,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元素和装饰风格,应予以妥善保护和展示,使人们能够通过这些细节了解建筑的历史变迁。此外,还应注重对建筑内部结构的保护,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因修缮不当而造成二次破坏。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修缮质量。为了确保《导则》的有效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加强对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项目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将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所有涉及历史建筑修缮的项目均需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审批,确保修缮方案符合《导则》要求;另一方面,将加大对修缮过程的监督力度,通过定期检查、现场指导等方式,确保修缮工作按照既定方案和标准进行。对于违反《导则》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还将加强对修缮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修缮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
鼓励社会参与,共同守护文化遗产。《导则》的出台不仅是政府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视,也是对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合院式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中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可以组织专业培训,提升修缮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推动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历史建筑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城市的记忆。在保护好历史建筑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导则》提出,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途径。例如,可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历史建筑改造成博物馆、展览馆、艺术中心等文化场所,向公众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也可以将其改造为特色酒店、民宿、餐厅等商业设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和餐饮体验;还可以将其作为社区活动中心、教育培训基地等功能场所,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还能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保护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历史建筑保护领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导则》鼓励在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例如,可以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全面、精准的测绘,为修缮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模拟修缮效果,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历史建筑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保护效率。此外,还应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的整体水平。
总结经验,推广成功模式。在《导则》的指导下,北京市已有多处合院式历史建筑完成了高质量的修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例如,位于东城区的某清代四合院,经过精心修复后,不仅恢复了原有的风貌,还增设了现代化的消防、安防等设施,既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又提升了使用功能。再如,西城区的一处民国时期的老宅,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造,成功转型为一家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精品酒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这些成功的案例为其他地区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下一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继续总结提炼这些成功经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国范围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贡献“北京智慧”。
展望未来,北京市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力度,不断创新保护理念和方法,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历史建筑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子孙后代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