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
数字乡村不仅是经济发展要求,也是“三农”发展的共同诉求。要从生产发力,把智慧农业作为主攻方向。能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未必一味高大上,关键要管用,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让农民分享数字红利。乡村的未来,可以用“数字”来定义。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x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上述文件提出,到202x年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亿,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乡村值得期待。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201x年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系统安排。目前,数字乡村仍处在建设初期,发展模式仍需探索,内生动力仍需加强。相较于城市和工业领域,数字乡村起步晚、困难多,面临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难题,导致数字技术难以深度融入乡村产业,农业农村数据整合共享不足。媒体上不乏对数字乡村的报道,前沿的如无人农场、算法种植、虫脸识别等。不过,不要误以为这就是乡村的全貌。在现实中,既能看到传感器自动控制、机器人自动采收的场景,也能看到传统农具和人力劳作并存的现象。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当前,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和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应加大对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推进光纤宽带和4G/5G网络向农村延伸,确保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网络服务。同时,要优化网络布局,合理规划基站位置,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降低网络使用成本,让更多农民能够负担得起高速网络服务。
其次,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诸多问题,如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通过推广无人机植保、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良好机制。
再次,要加强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也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升级。然而,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物流配送难、品牌建设弱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民的电商培训,提高其网络营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制约了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发展。为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支持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他们在应用数字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还应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与农村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总之,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技术创新,也要注重制度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时代的红利,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