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几个误区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刻阐述、全面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步伐和方向。这就需要厘清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谨防瞄准生产力“单打一”,忽视新型生产关系
有人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只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生产力即可,而没有注意到与新质生产力联系密切的新型生产关系。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在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地构成一定生产方式的统一体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事实上,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追求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这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更非全部。想让生产力持续迸发,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必须构建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新型生产关系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还包括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收益分配等制度的完善,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谨防重“硬”轻“软”,忽视制度和文化的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和技术装备的投入,还要注重软件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往往偏重于引进高端设备、研发先进技术,却忽视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际上,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积极的文化氛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完善的制度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稳定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团队协作,提高整体效率。因此,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既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形成综合竞争力。
谨防“唯技术论”,忽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一些地方和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这种“唯技术论”的倾向,不仅可能导致技术应用的偏差,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部分就业岗位消失,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大数据技术的滥用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权益。因此,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贯穿始终。这不仅要求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社会影响,还要求政府在政策制定和监管实施中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引导和规范,确保科技进步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谨防“一哄而上”,忽视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新质生产力布局。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即不顾自身条件和优势,盲目跟风,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这种无序竞争不仅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促进跨区域合作,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发展格局。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自主决策、创新发展,政府则主要负责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谨防“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急功近利”的倾向,不仅可能导致技术泡沫的产生,还可能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坚持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眼前的实际成效,又要着眼未来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中,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加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快又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谨防“闭门造车”,忽视开放合作和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然而,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闭门造车”的倾向,忽视了开放合作和国际视野的重要性。这种封闭保守的态度,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创新能力,还可能错失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水平。因此,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和技术资源。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克服各种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形成科学有效的推进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