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重要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问题时,强调“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在论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时,强调“我们要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和可能,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是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体现社会或个体对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期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可能,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把握和发展趋势的预判,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积极作为。需要和可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脱离可能的需要往往流于“空想”,不考虑需要的可能也会失去实质意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和谋划,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既体现引领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务实性和可操作性,既不墨守成规、陈陈相因,也不主观臆想、好高骛远,从而使各项工作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意愿。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什么时候二者兼顾得好,事业开展就顺利,反之就会导致工作受阻、事业延缓。
在实践中,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不仅是一种理论指导,更是一种行动指南。以脱贫攻坚战为例,在20xx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面对艰巨的任务,各地各部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科学评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脱贫路径,如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既满足了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又确保了各项措施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通过这种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的方式,我国成功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再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更是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要确保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产城融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也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数字经济领域,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更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在20xx年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数字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又为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我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同样不可或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20xx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当前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目标和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既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又着眼于长远的生态建设。通过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xx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新机制。通过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各地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总之,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无论是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还是社会治理创新,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这一原则,既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发展的现实需求,又要科学评估和应对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通过不断深化对这一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