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研讨发言: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

研讨发言: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研讨发言: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全会强调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就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实践充分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民,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民。人民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主体而存在的,也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终极目的而存在的,更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评判标准而存在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性价值取向,这既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视角。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把人民当作价值主体。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离开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人民参与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原则,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解答群众疑问,消除误解和疑虑,形成全社会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其次,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在制定改革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确保改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改革事项进行充分论证,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此外,还要积极探索网络问政、民意调查等新型参与方式,拓宽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途径,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再次,注重改革的实际效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因此,我们在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时,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更要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确保改革方向正确、进程顺利。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我们要建立健全改革监督机制,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改革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