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镇严格按照县委“六提工程”工作要求,围绕镇年初出台的《关于开展“现代农业提质年”活动实施意见》,做实土地流转文章,实现集体增收目标。全镇现有耕地XX万亩,适合规模经营的XX万亩,目前已流转XX万亩左右(大规模流转25000亩,经营主体主要为:县国投公司、三维公司、旅投公司、镇国有公司等;镇农业园区流转土地XX亩;家庭农场流转土地XX亩;100亩以上规模户流转土地XX亩;小规模户流转土地约XX亩),尚有XX万亩规模流转空间。主要做法:一是算好一本账。算好规模种植效益账。农户分散种植,劳动成本大,规模种植,可降低费用230元/亩(劳力下降100元/亩、农资成本减少50元/亩、农机服务成本减少80元/亩)。算好三方收入账。农户收入:自发流转,200-300元/亩,集中流转900元/亩,农户增收700元/亩;经营主体收入:500亩以下,500元/亩;500亩以上,300元/亩;村集体服务收入:矛盾调处服务性收入50-100元/亩,农资农技服务200元/亩,合计250-300元/亩;土地渗溢占流转面积的10%,900元/亩;村集体经营收入:100-200元/亩。算好模式增收账。传统二元种植模式(水稻1300斤/亩,生产大米1000斤×2.5元/斤=2500元;小麦700斤/亩,700斤×1.1元/亩=770元;2500元+770元=3270元,减去土地租金1000元、农资成本等1700元),亩均纯收入500-600元/亩。单季种植南梗46(900-1000斤/亩,生产大米700斤,700斤×8元/斤=5600元,减去1000元土地租金、1500元农资成本等费用),亩均纯收益达3100元/亩。二是拧成一股绳。凝聚民心成合力。村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增强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搭建一个平台。为了更好地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服务。该中心不仅为农户和经营主体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还通过定期举办土地流转培训班,提升双方的法律意识和市场观念,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服务中心还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有资金需求的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和融资服务,解决了部分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创新一种机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镇积极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一方面,通过与经营主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户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户在土地流转中不仅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通过参与生产和分红等方式增加额外收益。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不仅提高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为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来源,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五是强化一项保障。为了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我镇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成立由镇村干部、法律顾问组成的调解小组,及时化解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此外,我镇还加大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
六是拓展一条路径。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我镇注重将土地流转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融合发展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例如,依托本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我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XX万亩,占可流转土地总面积的XX%,形成了以县国投公司、三维公司、旅投公司、镇国有公司等为主体的规模化经营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土地流转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面貌,还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镇将继续按照县委“六提工程”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