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三项机制,强化水风险管控
一是完善统筹调度机制。整合工作力量,成立xx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核定编制xx人,负责指挥调度全市守水护水工作。指挥中心下辖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城乡污水排放巡查大队、生态环境警察大队“三支队伍”,负责库区水面巡护执法等工作。实行“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联动机制,实现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组建xx水库水质安全保障联合执法办案中心,由过去的“串联式”执法改为“并联式”执法,提高对涉水违法案件依法打击的效率和震慑力。截至目前,已收集线索xx条,会商研判xx条,录入行政案件xx件,公益诉讼案件xx件,刑事案件xx件,其中法院审理中案件xx件。
二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压紧压实环保领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对城乡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垃圾清运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各级督查专班,分层分类开展重点工作实地督导、环保履责专项督查。充分运用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惩戒措施,严肃问责处理守水护水工作中存在的失职失责行为。成立市纪委监委派驻中心纪检监察组,定编xx人,负责对中心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对超时办结件、重复发生件、重大问题件进行跟踪督察,落实各方责任。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各项环保工作的高效推进,有效防范了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为全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是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全收集、全办理、全解决的全闭环处置机制,设立群众环保投诉集中处理办公室,开通“xx”守水护水24小时热线投诉电话,对所有环保问题实行在线收集、在线交办,制定了“问题收集、分办交办、处置督办、办结销号”的闭环式环保投诉处理机制,严格落实群众环境投诉处理“xx”工作机制。其中xx守水护水投诉热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投诉xx件,已全部办结,有力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搭建三个平台,增强水环境治理效能
一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xx水库水质安全智慧管理系统,集成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控、应急指挥等功能模块,实现对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库区及周边重要点位的高清摄像头、水质自动监测站等设备,实时采集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该平台还支持移动终端访问,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库区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水环境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为保护水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搭建公众参与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水环境保护,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众参与平台。在线上,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定期发布水质状况报告、环保知识科普等内容,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在线下,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环保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普及节水护水理念。此外,还设立了“最美护水人”评选活动,表彰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支持,也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三是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共建水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围绕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领域,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研发了一种新型吸附材料,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在蓝藻防控方面,探索出一套基于微生物技术的综合治理方案,有效缓解了蓝藻爆发对水质的影响。通过搭建科研合作平台,汇聚多方智慧和力量,推动了水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三、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
一是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划定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开发活动,禁止新建污染项目,逐步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减少人为污染对水源的影响。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恢复库区周边的植被覆盖,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通过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有效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提升了饮用水水质。此外,还加强了水源地环境监测,定期公布水质检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信心。
二是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xx亿元,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xx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xx%以上。同时,推广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如MBR膜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等,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工程,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库区及周边水域存在的生态退化问题,制定并实施了详细的生态修复计划。主要包括:清淤疏浚,恢复水体自净功能;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下森林,净化水质;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浮游生物过度生长;建设生态护岸,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提升了水环境承载力,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三项保障,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将水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水环境治理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推动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水环境治理投入机制,除了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外,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项目。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水环境治理资金xx亿元,为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法制政策保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如《xx市水污染防治条例》、《xx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等,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水环境秩序。通过加强法制政策保障,为水环境治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了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三项机制、搭建三个平台、实施三大工程、加强三项保障,我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深化水环境治理,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