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坚持守正创新的深厚意蕴
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余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能否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是关乎中国共产党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能否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体现了党对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双重认识,丰富和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哲学境界。
一、坚持守正创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是主体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但“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对之“正”;“创新”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二、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明确提出坚持守正创新,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科学回应。坚持守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创新,则是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需要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坚守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另一方面,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敢于尝试新办法、新途径,不断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四、坚持守正创新,是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持战略定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同时,要善于抓住机遇,主动适应国际规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守正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局势的主动权,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五、坚持守正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总之,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