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调研报告 >

关于推进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调研报告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则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主要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最近,我随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听、看、访、问”等方式对全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1x年以来,我市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根据“先农村后城区、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全市xx个镇处xxx个行政村(社区)4.58万户垃圾分类,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镇处推进、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乡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也有所提高。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市“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市垃圾处理办公室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各镇村成立垃圾分类专班,具体抓落实。市垃圾处理办公室印发了《xx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召开了五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指导垃圾分类试点村(社区)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主要做法

  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我市注重从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宣传教育和监督考核四个方面入手,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我市先后出台了《xx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xx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与作业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流程和责任主体。同时,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地生根。此外,还制定了《xx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镇村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月度检查、季度通报、年终考评,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资20xx余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垃圾中转站xx座,配备分类垃圾桶xx万个,购置分类运输车辆xx台,建设可回收物回收站点xx个,有害垃圾暂存点xx个,基本满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的需求。特别是在垃圾分类试点村,我们还建设了智能分类投放箱,通过扫码积分、兑换奖励等方式,激发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强化宣传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支持,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组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氛围;三是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四是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寓教于乐,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举措,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严格监督考核。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我市建立了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一是组建了一支由城管、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队伍,不定期对各镇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设立了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三是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镇村年度绩效考核,与干部评优评先挂钩,形成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个别地方对上级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二)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我市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投入了一定资金,但由于财政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和经济薄弱村,由于资金短缺,设施设备更新滞后,严重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三)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分类标准、收运体系、处置方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生活垃圾分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技术支撑相对薄弱。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我市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厨余垃圾处理、可回收物再利用等方面,需要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维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支持力度,确保所有村庄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分类标准,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明确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去向。二是优化收运体系,合理规划垃圾收运路线,提高收运效率。三是加强末端处置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成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用于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总之,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提升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