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难题,如何破解数字时代,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在线平台在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得到广泛运用。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x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规模已达1.4亿。换言之,我国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是网民。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其中的变化既让人惊讶又令人担忧。因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互联网时代产生的老年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数字成瘾表面上看是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的问题,实际上折射出来的是复杂的现实,也向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近年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全球推广和应用,数字经济进入乘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近3亿,庞大的老年群体成为数字经济争相布局的对象。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要求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银发经济。老年人数字成瘾与经济利益驱动有着密切关联,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会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产生了各种数字产品,展现出巨大的魅力,为老年人从“触网”到“溺网”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既有利于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便利,又能有效防止其过度依赖网络的社会环境。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数字产品的监管,确保其设计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避免出现过于复杂或具有潜在诱导性的功能。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如简化操作界面、增加语音识别功能等,以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的门槛,减少其因操作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进而避免过度依赖网络。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必要的数字技能,提高其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减少网络诈骗等风险的发生。
其次,家庭和社会也应承担起责任,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数字生活环境。家庭成员应当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给予陪伴和理解。子女可以通过与父母共同参与线上活动,如观看视频、玩游戏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让老年人感受到数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负担。社区组织则可以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扩大社交圈,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同时,社区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再者,媒体和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到解决“网瘾老人”问题的行动中来。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报道正面案例,展示老年人积极健康的数字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媒体还应加强对网络沉迷危害性的宣传,提醒老年人及其家人警惕这一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公众则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克服使用障碍,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此外,社会各界还可以联合发起倡议,倡导文明上网、绿色上网的理念,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最后,我们还应从制度层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解决“网瘾老人”问题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国家可考虑制定专门针对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和个人在网络服务提供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义务,如不得向老年人推送含有不良信息的内容,不得诱导老年人进行不必要的消费等。同时,法律还应赋予老年人相应的权利,如投诉举报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以便他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权。此外,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总之,解决“网瘾老人”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和老年人自身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数字时代享受到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这不仅是对老年人个体的关怀,更是对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那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关爱老年人群体,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