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开展企业集群分类整治提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认真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整改,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县大气、水等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土壤和固废等生态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一、取得的成效
(一)大气环境改善方面
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1x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8.52,同比下降8.09%,全年有6个月退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逐月排名后10位,有8个月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2x年1-5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虽然在全省倒数第4,但综合指数均同比下降26.9%,改善幅度为全省第7名,5月份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县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等,有效减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
(二)水环境改善方面
我县境内共有文峪河、磁窑河和汾河三条河流,201x年1-12月份文峪河冀村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4.58mg/L、4.03mg/L,与201x年相比分别下降36%和59%;磁窑河裴会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4.58mg/L、7.08mg/L,与201x年相比分别下降52%和71%;汾河杨乐堡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0.75mg/L、5.26mg/L,与201x年相比分别下降30%和77%。三条河流三个考核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均超过两位数;202x年以来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已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河道沿线初步实现洁化、绿化、美化,水生动植物明显增多。这得益于我县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多方面的努力。
(三)土壤和固废管控方面
我县高度重视土壤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全县土壤污染底数,为科学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三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污染。四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措施,我县土壤和固废管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固废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完善法规政策,严格执法监管
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一是修订完善了《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规范了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二是出台了《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县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县土壤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细化了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三是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整合环保、公安、城管等部门力量,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
我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审批,鼓励和支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二是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举措,我县逐步形成了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我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度。二是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加强环保教育培训,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四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这些举措,我县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尽管我县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村环境治理难度大,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环境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同时,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效果。
(二)强化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广生态厕所和沼气池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的示范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环境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推广第三方环保服务,鼓励和支持专业机构参与环境治理,提高环境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生态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环保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我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