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工作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从202x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明确提出要“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到202x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体系化学理化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文化思想的新的生长点。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研究阐释,就是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要全面理解新时代我们党在文化工作上的部署、谋划和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体系化研究阐释,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把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基本原理、重大论断、重要概念基于一定的主题主线贯穿起来而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贯通性的逻辑结构,实现从“点”(重要概念)到“线”(重大论断)再及“面”(逻辑结构)的联结和跃升。体系化是一种思想有机成长、成熟定型的鲜明标识和本质特征,也是一种理论彰显自主性品质、建构性品格、原创性品位的基本理据和外在呈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就在于其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在实践基础上生成发展并形成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马克思曾说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不仅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体系化学理化的工作,不仅要深入挖掘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还要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具体而言,体系化学理化要求我们在研究中注重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不仅仅是对某一理论观点的孤立解读,而是要在更广阔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脉络中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时,不仅要关注其关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具体论述,更要将其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来考察。通过这种整体性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论述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其指导意义。
同时,体系化学理化还要求我们在研究中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破解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此外,体系化学理化还需要我们在研究中注重理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因此,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必须保持理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同时,也要鼓励理论创新,支持广大理论工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具体操作层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规划,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团队,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形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队伍。要加大对理论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总之,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系统阐释,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