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条路”走向乡村振兴“多姿田野”
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波澜壮阔的崭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干部扛起职责使命,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行走在“产业路、人才路、干事路”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将发展之路迈向人民群众向往的“多姿田野”。
以“物质富足、田园兴旺”的产业之路,走向乡村动力释放的“幸福田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每一寸“肌肤”都孕育着通往未来的机遇和希望,基层干部紧扣产业发展“致富方”,将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的潜力种子播撒于乡土之上。要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挖掘产业潜力,巩固推动好现有产业,让“老树发新枝”。要量村裁衣、因村施策,坚持科创兴农,扩展特色产业,让“新芽成大树”。同时,要用好改革这一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动土地流转,大力构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加工业、旅游业为两翼的家园经济体系。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
以“人才汇聚、智慧迸发”的人才之路,走向乡村活力焕发的“智慧田野”。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组织应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要广泛吸引外部人才,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通过设立专家工作站、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搭建起人才与乡村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在乡村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乡贤作用,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内外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以“实干为本、担当为魂”的干事之路,走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和谐田野”。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产业路、人才路、干事路”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推动着乡村向着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实践探索;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又要注重过程管理;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书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